每天上午,上海浦東新區(qū)峨山路的綠洲食物銀行門口,排滿等待領取食物的人。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全球每年約1/3、約13億噸的糧食被浪費,同時有8%的人口處于饑餓狀態(tài)。
作為國內首家食物銀行,綠洲銀行自2014年年底成立以來,授權全國各地304家非盈利機構、社區(qū)、學校作為分發(fā)點,共有5萬多名志愿者,參與將臨期食物分揀和派發(fā),已免費發(fā)給需要幫助的群眾100多萬人次。同時,其連續(xù)3年獲得中央財政支持,共幫助239家食品廠商“搶救”了1000多噸即將浪費的臨期食品。
食物銀行54年前誕生在國外,旨在將募捐來的食品發(fā)放給需要幫助的群體。一直以來,全球所有的食物銀行都是傳統(tǒng)的線下門店模式,人力成本高、發(fā)放效率低、受益群眾范圍小。如今,這個慈善組織正在中國探索新模式。
9月16日,國內首家“食物銀行”淘寶店“綠洲盛食社”正式開業(yè),店鋪內的臨期食品都來自商家捐贈。有需要的人群不用再前往線下固定領取點,可以在線上免費下單,包裹送貨上門。
“此次開通網上食物銀行主要為了提升食品分發(fā)的速度和效率,覆蓋更多人群。同時,網購下單的領取方式讓受助者更有尊嚴。”上海綠洲公益發(fā)展中心理事長、“綠洲盛食社”負責人李冰告訴記者,食品浪費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有效減少食物浪費、讓臨期食品發(fā)光發(fā)熱,不僅能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也有助于“雙碳”目標的達成。
隨著《反食品浪費法》的出臺和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成為社會共識,性價比高的臨期食品被更多人接受。淘寶聯(lián)合科普中國發(fā)布的《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210萬人在淘寶上選購臨期食品。華東理工大學FDA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表示:“臨期食品不等于過期食品,在保質期內正確儲存,品質和安全性沒有問題,可以放心食用。”
淘寶小二不奪在與綠洲銀行探索線上公益模式的過程中發(fā)現,淘寶、天貓上很多食品企業(yè)找不到捐贈渠道,大量臨期食品或有瑕疵的食品被銷毀。“此次依靠淘寶平臺完善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機制、成熟的物流系統(tǒng),與即將浪費的食物‘賽跑’,也能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獲益。”
甘肅臨洮“隴百味特產”淘寶店店主楊立青首次嘗試“云捐贈”:提供捐贈商品鏈接和數量,由綠洲盛食社淘寶店上架;用戶下單后,直接從臨洮的倉庫發(fā)貨給消費者,大大節(jié)省了捐贈食物轉運的時間和成本。
據悉,為保證食物安全,綠洲食物銀行建立了食品可追溯體系,對食品捐贈、入庫、分發(fā)等每個流程都會詳細記錄在案;對企業(yè)捐贈有詳細的審批流程,除食品安全(生產經營許可證、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外,操作衛(wèi)生、員工健康、運輸貯藏過程都是關鍵指標,尚未出現過一起投訴和食品安全事故。而在線上,“綠洲盛食社”的所有食品都會執(zhí)行同樣的標準。
“綠洲盛食社”還將借鑒綠洲食物銀行防止食品浪費的辦法:領取食物需要核實身份,每人每天限領一份等,把有限的食物送給最需要的人。此外,其也在淘寶店鋪內掛出“倡議書”,呼吁大家不要“薅羊毛”。倡議書得到網友積極回應,在豆瓣摳門小組、豆瓣臨期食品小組內都置頂了網友轉載的倡議帖子。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yè)發(fā)展與監(jiān)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認為,消費者對臨期食品認知越來越理性,為臨期食品投入到公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讓臨期食品物盡其用、減少浪費。作為國內唯一全球食物網絡(GFN)成員,綠洲食物銀行此次借助淘寶探索線上食物公益新模式,給傳統(tǒng)“食物銀行”插上數字化的翅膀,讓臨期食品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示范意義。(記者 李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