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資料圖)
□談必行 李智嫻
近20米的丹青長卷徐徐展開,一幅《清明上河圖》完整出現(xiàn)在眼前,圍觀者都情不自禁贊嘆出聲:“天哪,這是怎么畫出來的?”
歷時16個月,77歲的束國元終于完成臨摹這幅傳世名作的心愿。指著畫面中的拱橋和商鋪,他笑著說:“看,這像不像我們常州大運河兩岸的生活?”
束國元是新北區(qū)三井街道百草園小區(qū)居民,年輕時是手藝很不錯的瓦匠,造房子畫圖紙也頗有些天賦。2008年,束國元報名去常州老年大學上課,零基礎(chǔ)接觸山水畫。幾年后,三井街道成立書畫協(xié)會,每月兩次請專業(yè)老師來授課,束國元是積極分子,出手好又肯鉆研,很快便在幾十位學員中拔了尖。朋友辦喜事,也愛向他討一幅畫。
束國元對《清明上河圖》一直情有獨鐘,這些年里陸續(xù)臨摹過其中幾段?!斑@幅畫很貼近生活,里面的房屋、漕船、集市、行人,總讓我想起從小到大看過、經(jīng)歷過的場面?!?021年10月,他開始了臨摹全圖的“大工程”。
《清明上河圖》現(xiàn)存多個版本,束國元選擇的是清晰度相對最高的清代版。原作由清宮畫院的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5位畫家所作,畫面比北宋張擇端的版本更為豐富,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因畫冊尺寸小,束國元發(fā)揮畫建筑施工圖的特長,等比例放大畫底稿。搭好框架,再用放大鏡一寸寸觀察畫面,填上每個細節(jié)。一年多時間里,只要眼睛吃得消,他就坐在陽臺上,從日頭正盛畫到天光漸暗,“我大致算了算,總共畫了6000多個人物,2000多棵樹,七八百間房屋。最后的成稿長17米、寬46厘米,裝裱完成之后長度近20米,比原作還要大一些。”
墨稿大致完成之后,束國元將作品帶去三井街道文體中心給書畫老師謝琪過目,邀老師題詞。大家這時才知道,這位不愛張揚的同好竟悄悄做了件大事。正所謂“老有所樂”,“樂”出了新高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