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錢鍾書選唐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12月初將全面上市。
《錢鍾書選唐詩》共選錄308位詩人(無名氏計為1位)1997首(句)作品,展示了唐詩的方方面面。它既選了大量以創(chuàng)作聞名的詩人的作品,也選了像唐明皇、宣宗皇帝等非詩人的作品。
就具體作品而言,決定一首詩好壞的因素很多,但在錢鍾書看來,其大端不外乎“情韻”與“思理”兩個方面。他曾說過:“予嘗妄言:詩之情韻氣脈須厚實,如刀之有背也,而思理語意必須銳易,如刀之有鋒也。鋒不利,則不能入物;背不厚,則其入物也不深。”他還進而把這種觀點擴而大之,用來概括唐、宋詩之別:“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這兩點似乎可以被看成他選詩的主要依據(jù)。
除了具備情韻和思理的詩歌之外,對在詩歌中抒寫了前人所沒表達過的經(jīng)驗,刻畫體物生動傳神,或在詩歌史上承上啟下、開風氣之先的作品,錢鍾書都給予了關注。晚唐詩風的變化影響著宋初詩歌的發(fā)展,對歷史轉(zhuǎn)折時期詩風的影響與繼承,錢鍾書似格外關注。
《錢鍾書選唐詩》雖然是錢、楊夫婦自己選、自己讀,未經(jīng)仔細打磨的唐詩選本初稿,但它充分體現(xiàn)了錢鍾書選唐詩的主觀立場和獨特視角,是相關領域研究的重要文獻。同時,近2000首作品的體量,比較全面地呈現(xiàn)了唐代詩歌的藝術特征和風格狀貌,也為大眾讀者研讀欣賞唐詩這座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提供了更完備的選本。
《錢鍾書選唐詩》的原始手稿由楊絳題名為“《全唐詩》錄,楊絳日課”,對于楊絳而言,這次唐詩選錄也是她和錢鍾書詩書生活的一個縮影。在七年多漫長的時光中,除了近兩千首唐詩,楊絳在這部手稿上還留下了抄錄時間、隨想感悟、重要行程等點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