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層會議對資本市場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要求的情況下,作為資本市場主管部門的證監(jiān)會積極行動起來,以便將高層會議的精神落到實處。
(相關資料圖)
為此,證監(jiān)會在7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2023年系統(tǒng)年中工作座談會上,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提出要更好落實活躍資本市場政策,進一步激發(fā)資本市場的活力。會議明確提出要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tài)化,統(tǒng)籌好一二級市場動態(tài)平衡。
隨后,證監(jiān)會又召集了幾家頭部券商,就之前高層會議提出的“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廣泛征求了意見。雖然這次征求意見的內(nèi)容并沒有詳細的報道,不過從高層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要求后有關記者對券商的采訪來看,部分券商的代表性人物或“首席人物”也就此提出了部分建議。
比如,在投資端建議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場,如社保、保險保險、銀行理財、個人養(yǎng)老金等;又比如,在融資端,增加優(yōu)質資產(chǎn)供給。再比如,在交易端,補齊交易制度短板。如某券商首席經(jīng)濟學家表示,交易端的動作無非是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加交易時效,目前市場上討論較多是進一步降低印花稅和A股T+0交易機制。
其實,從媒體報道出來的券商的這些建言來看,對于當下“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意義不大。比如,就交易端的進一步降低印花稅和A股T+0交易機制來說,這兩項措施都不是短期內(nèi)能夠實施的。券商說了也跟沒說一樣,短期內(nèi)是不會有結果的。至于投資端與融資端的相關建議,更多的都是一些官話,客套話,根本就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而且就融資端的建議來說,“增加優(yōu)質資產(chǎn)供給”的說法其實是券商在自打耳光,因為所有的IPO公司都是券商做的保薦,IPO公司質量不優(yōu)質也都是券商造成的。
其實,就提振投資者信心而論,只要券商不做“壞事”,投資者的信心就能夠恢復一半,而投資者的信心恢復了,交易自然也會活躍起來。所以在“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方面,券商是否有好的建議提出來,這本身就是令人存疑的。畢竟對于券商來說,最好的建議就是別做壞事,這里的“壞事”就是指破壞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的事情。券商能做到這一點就要謝天謝地了。就是對資本市場最大的貢獻了。投資者的信心就會因此恢復一半。
實際上,在當下的A股市場,券商所做的損害投資者信心的事情并不少見。概括起來,主要體現(xiàn)在這樣幾個方面。
比如,券商作為保薦機構,并沒有為A股市場起到把關的作用,名為“保薦”實為“只薦不?!薄2粌H在保薦的過程中失職瀆職,甚至在保薦的過程中充當IPO公司欺詐發(fā)行的高參與幫兇,而且保薦一些明顯存在問題的劣質公司上市,甚至保薦符合退市條件的公司上市,將這些公司保存上市,明顯動搖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信心。
又比如,券商為了自身的利益,多拿保薦費用,積極推高新股發(fā)行價格,導致注冊制下的新股發(fā)行“三高”發(fā)行現(xiàn)象普遍。這種“三高”發(fā)行不僅導致新股的風險大幅增加,而且導致股市資源的大量浪費,加劇了股市資金的流失,成為股市成交陷入低迷的重要推手。
再比如,券商本身也充當市場圈錢的主力,不顧及市場低迷,也不顧及投資者的長期虧損,頻頻獅子大開口,向投資者要錢。如華泰證券推出的280億元的再融資方案,一度在市場上掀起波瀾。還有國聯(lián)證券,也是頻頻向投資者推出再融資方案,而公司本身卻不向投資者分紅,但其高管薪酬卻是步步走高。該券商的做法無疑讓投資者心寒,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
此外,券商充當“黑嘴”,誤導市場,直接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如2021年2月初,貴州茅臺的股價站在2400元之上。當時就有券商唱多貴州茅臺,將貴州茅臺的股價指向3000元之上。雖然隨后貴州茅臺股價大跌到了2000元以下,但該券商仍然維持貴州茅臺未來1年目標價3000元的評級。該券商高位唱多貴州茅臺,堪稱股市“黑嘴”,讓不少投資者深受其害。
因此,對于當下的資本市場來說,如何“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這確實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雖然券商也積極為此獻策,包括證監(jiān)會也積極向券商征集意見,但本人以為,只要券商不做壞事,投資者信心就可以恢復一半。如此一來,加強對券商的監(jiān)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