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過細針穿刺血管進入腫瘤部位,鎖定“目標”后注入放射性“小微球”,讓其釋放放射線精準“射殺”癌細胞,避免對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的損傷——昨天(8月23日),蘇州首例釔90樹脂微球介入微創(chuàng)手術在蘇大附二院開展。
蔡先生今年56歲,4個月前被查出肝癌晚期,瘤體已長至拳頭大小,有醫(yī)生認為他已錯過手術治療時機,只能通過化療和靶向免疫治療盡量控制腫瘤擴散。蔡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又前往蘇大附二院尋求幫助。
該院介入科、肝膽外科、核醫(yī)學科、影像診斷科、腫瘤科等組成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立即為蔡先生進行了全身和腫瘤狀況評估,包括:對腫瘤及正常肝組織區(qū)域血管進行造影檢查,為患者的正常肝組織進行了保護性栓塞,模擬預判釔90樹脂微球注射液軌跡,制訂治療計劃,計算劑量活度等。綜合評估顯示,蔡先生適合釔90樹脂微球治療。
昨天(8月23日)上午,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長庚醫(yī)院院長董家鴻團隊的遠程視頻指導下,蘇大附二院介入科團隊通過穿刺股動脈,引入頭發(fā)絲粗細的導絲置入導管,將其送至患者肝臟腫瘤供血動脈中,注入預先計算好劑量的釔90樹脂微球。手術過程約半小時,僅在患者大腿根部留下一個小小的針眼。
“與正常肝臟組織的血供約90%來自門靜脈相反,肝癌約90%血供來自肝動脈?!碧K大附二院介入科主任靳勇介紹,釔90樹脂微球介入治療通過在血管上“打一針”,將載有釔90的樹脂微球輸送到肝臟動脈。每顆微球直徑只有20-60微米,會放射出β射線,在人體組織中穿透距離平均只有2.5毫米,可集中于腫瘤內,對病灶實施精準打擊。
同時,微球無法通過毛細血管和靜脈,因此對人體正常組織的損傷極小。釔90放射微球治療主要適用于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fā)性肝細胞肝癌、膽管細胞癌及轉移性肝癌,特別適用于合并門脈癌栓的晚期肝癌及位置局限的大肝癌。
蘇大附二院肝膽外科主任陳偉介紹,釔90微球技術已在全球累計治療超過20萬人次,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驗證。我國首例特許準入釔90肝癌治療手術由董家鴻院士領銜實施,目前其所在的清華長庚醫(yī)院已常態(tài)化開展該手術,且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2018年,董家鴻院士工作站落戶蘇大附二院,5年來雙方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此次在院士團隊的支持和指導下,蘇大附二院作為蘇州首個獲批開展該技術的單位,以多學科聯合診療團隊為支撐,通過肝膽腫瘤MDT門診等服務窗口,為蘇州地區(qū)乃至全國的肝臟腫瘤患者帶來更精準的診療。
蘇大附二院副院長孫亦暉表示,此次釔90樹脂微球介入方式治療肝癌手術的順利開展,是核技術應用造福于民的體現。作為核工業(yè)總醫(yī)院,蘇大附二院今后將進一步結合蘇州地區(qū)的資源優(yōu)勢,及中核集團核醫(yī)療領域的全產業(yè)鏈和技術優(yōu)勢,推動先進核素藥物及技術在蘇州落地,發(fā)揮核醫(yī)療在腫瘤精準診療領域的重要作用,讓核技術給患者帶來優(yōu)質服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