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情保健品、生發(fā)劑,迷戀艾灸貼;囤齊各種體檢疫苗;疫情期間,買斷口罩酒精……
這兩天,B站上一個《pass(怕死)青年》的視頻火了。所謂pass青年,就是希望體檢一次pass(達標),生活習慣卻不怎么ok的年輕人。這個視頻歷數(shù)了現(xiàn)在年輕人在健康上的痛點,從憂心肥胖、脫發(fā)到惶恐熬夜對身體的摧殘。很多人都感嘆:這大概是一代最關注健康的年輕人。
“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挺惜命的。”杭州市中醫(yī)院皮膚科主任醫(yī)師陶承軍第一次聽到“pass青年”這個新鮮詞時,立刻就想起他接診過的那些年輕患者:有人哭哭啼啼進診室,開口就說:醫(yī)生,我要死掉了;有人心事重重,覺得自己得了癌癥。
“一問病情,有時還挺哭笑不得的。”陶承軍對錢江晚報記者說。
年輕女孩哭著說:
我要死了
哭哭啼啼找到陶承軍醫(yī)生的女孩是22歲的章鈴(化名),自己在外租房,養(yǎng)了一只貓,兩天前,淘氣的小貓抓她的手腕。
“有創(chuàng)口,但很小,幾乎看不大清楚。” 這是陶承軍的觀感。
可是這個創(chuàng)口把章鈴嚇壞了,她來醫(yī)院前,先去網(wǎng)上搜索:被貓抓了會怎么樣?越看心越?jīng)?hellip;…
“她邊哭邊說:我會不會得狂犬病、貓抓病、破傷風,會不會發(fā)炎,會不會死掉。問了很多遍。”看傷口程度,陶承軍判斷問題不大,“關鍵是如果真有問題,已經(jīng)過了兩天,打破傷風針也遲了。”
看章鈴哭得泣不成聲,陶承軍先是安慰她,又趕快開了單子,讓她去驗血。
檢查結果出來,果然沒問題。
“她還是很緊張,總覺得沒那么簡單。”陶承軍最后給女孩開了外用藥膏和口服消炎藥,“除了治療,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心理安慰,不然,她一直不放心。”
作為皮膚科醫(yī)生,陶承軍的病人中,有不少年輕人,他感覺,“后浪”們非常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有20多歲女孩在皮膚上發(fā)現(xiàn)一顆小黑痣,就驚慌失措,擔心自己是不是什么惡性色素瘤、皮膚癌;有20多歲的小伙子,某天發(fā)現(xiàn)自己掉了二三十根頭發(fā),憂心忡忡來就診,詢問自己是不是要脫光頭發(fā)了……
“年輕人們還特別喜歡掛專家號,我覺得問題都不算大,他們卻很重視,一定要看專家。”
一邊吃減肥餐
一邊吃高熱量零食
惜命的年輕人們是不是生活很健康?陶承軍連連搖頭,“舉個簡單的例子,不少年輕患者因為日光性皮炎來就診。我說:一定要少曬太陽,出去玩千萬注意防曬。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次次加重,一次次來看病,來了又很心急,想立刻藥到病除??梢换厝?,又不注意。”
《pass(怕死)青年》的視頻也“吐糟”了這屆年輕人:喊著減肥,但吃喝隨心運動佛系,鍛煉后甜點不離不棄;一邊喊著不能熬夜,一邊睡覺前刷劇、游戲到停不下來;一邊被腰肌勞損折磨得拼命用艾灸貼,一邊繼續(xù)“葛優(yōu)躺”。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主任醫(yī)師華燕吟則接診過“自相矛盾”的年輕患者們:午飯吃代餐、減肥餐,吃完又吃水晶餅、油炸鍋巴等高熱量的零食。
李蘭娟院士:
年輕人一定要好好睡覺
如果讓醫(yī)生大咖們給惜命的年輕人提幾點關鍵性的健康生活的建議,都有哪些呢?
“年輕人要好好睡覺。”這是李院士最先說的一點。
疫情期間,70歲的李蘭娟在武漢奮戰(zhàn)了兩個月,工作強度高、壓力大,但她都扛了下來,這么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恐怕很多年輕人都望塵莫及。
“只有做到睡眠規(guī)律才能夠保證我們的免疫力。所以我們的睡眠時間應該保持在8小時左右,老年人的睡眠時間不應少于6小時,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第2天的充沛精力。”李院士說,“不提倡年輕人熬夜。”
“年輕人脫發(fā)、皮膚暗沉、痤瘡都和熬夜有關。”陶承軍說,對年輕人來說,完全不熬夜的確很難做到,“盡量減少熬夜的頻次,如果晚睡盡量能晚起,保證睡眠時長。這也是一種改變的方法。”
華燕吟認為科學健康的飲食很重要:少吃外賣,少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而對于運動,她覺得完全可以輕松實現(xiàn),而不是一定要把它任務化,“騎自行車、快走、游泳、打羽毛球,這些都是運動,有些完全可以在上下班途中完成,實在做不到,吃完飯之后,站著不要坐著。最關鍵的是要有關于健康生活的科學正確的理念,而不要被一些誤區(qū)帶偏。”
李院士也建議年輕人要保持適量運動,因為久坐不運動會導致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降低。
另外,李院士還提醒不要亂用藥物,注意人體腸道微生態(tài)的平衡。有許多人一旦身體有了一點點的不適,就喜歡去吃許多的藥物,這樣其實是不對的,對癥下藥固然沒有錯,可是如果濫用藥物就會傷害自己身體的免疫力,大家應該注意。(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金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