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究已經(jīng)證實,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胃癌前病變的發(fā)生概率,要明顯高于未感染者。
“胃癌啟動因子”——不可小覷的幽門螺桿菌
人的胃可以分泌胃酸,它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對人體細胞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因此胃粘膜就分泌出一層堿性黏液附著在其表面,用來中和多余的胃酸,起到保護胃粘膜的作用。而幽門螺旋桿菌也害怕胃酸的腐蝕,所以它就藏在胃粘膜和堿性粘液層之間,以逃避胃酸的“追殺”;同時幽門螺桿菌還產(chǎn)生一種叫脲酶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產(chǎn)生堿性物質(zhì)——氨,來抵抗胃酸的侵襲;另外Hp還會產(chǎn)生空泡毒素,這種物質(zhì)可以直接導致胃粘膜細胞的死亡。
堿性黏液層被幽門螺桿菌破壞,加上空泡毒素對胃粘膜細胞的毒害作用,造成了胃粘膜或十二指腸粘膜的壞死,形成炎癥,更嚴重損傷則可以導致消化性潰瘍,引發(fā)上消化道出血;長期的慢性損傷會導致胃粘膜萎縮(即慢性萎縮性胃炎),然后發(fā)展為腸上皮化生,久而久之則會導致胃癌。潰瘍消化道大出血和胃癌是幽門螺桿菌帶來的最嚴重的后果。
遠離幽門螺桿菌——由口及胃搗毀“庇護所”
幽門螺桿菌危害之大,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及時有效的預防及清除幽門螺桿菌,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口-口還是糞-口傳播,始終都離不開口腔這個重要關(guān)卡,因此Hp的預防需從口腔做起。用專業(yè)的清幽牙膏,從擊破牙菌斑到搶奪其生存所必須的鐵離子,再到溶解其細胞壁,多種機制共同作用,將幽門螺桿菌快速殲滅在口腔中,不給其流竄至胃中“作亂”的機會,將這個胃癌的“始作俑者”扼殺在搖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