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贊發(fā)
每到蟬鳴季節(jié),聽著窗外傳來的陣陣“知了”聲,我就會想起小時候撿蟬殼的日子。
老家在粵東北梅州五華的琴江河邊,那是個土地肥沃、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
【資料圖】
村東頭的琴江河緊靠著連綿數(shù)里的竹林,河邊還有一大片梨樹園。那是生產(chǎn)隊的“搖錢樹”,每年都能為村集體增加不少收入。那也是我的樂園,那些梨樹也是我的“搖錢樹”。
每年五六月份,梨樹上如雪的梨花落盡,開始掛滿小小的梨果。悄悄孕育于梨樹下的蟬也不甘寂寞地陸續(xù)從地下鉆出來,迫不及待地爬上梨樹。它們會在梨樹上蛻殼,然后留在梨園住下,或飛到別處。
那段時間,梨園里每天都在開“音樂會”——蟬們盡情地吹拉彈唱,不厭其煩,全然不管人家愛不愛聽。那單調(diào)乏味、毫無樂感可言的“樂曲”,讓炎熱夏天里本就容易疲乏的人們聽著只會更加無精打采、懨懨欲睡。唯有我,一聽這蟬聲卻喜不自禁。
我甚至連最喜歡的懶覺都不睡了,不用鬧鐘,不用大人叫醒,每天天沒亮就會自動醒來,睜眼就一骨碌地溜下床,顧不上刷牙、洗臉,帶上一個塑料袋,手持一根細竹竿,便往梨樹園跑去。
早上正是撿蟬殼的好時分。那些蟬脫下的“鎧甲”留在梨樹上,正等著成為我的“戰(zhàn)利品”。
那年月,鄉(xiāng)村還沒有早起晨練的人,路上黑乎乎的,我耳邊只有草叢里小蟲的“唧唧”叫聲和自己的腳步聲。平素膽小怕“鬼”的我,這時候絲毫不會感到害怕,也許當時全部心思都集中在那些即將到手的蟬殼上了吧。
當我來到梨樹園時,四周景物方才可見,我便睜大眼睛,仰起脖子,從見到的第一棵梨樹開始,認真地搜尋起蟬殼來。
蟬跟人一樣,生活方式各有不同:有的蟬會把蟬殼蛻在低處的梨樹葉或樹干上,有的卻喜歡蛻在梨樹園邊的豇豆葉子上,有的好像是成心跟我過不去,偏要把蟬殼蛻在高處的梨樹葉上,讓我不得不爬上樹去,再用細竹竿撥拉,才能將其收歸囊中。
此時梨樹正枝葉茂盛,有時站在地上已經(jīng)看準了一只蟬殼的確切位置,等我爬到樹上,翻開濃密的樹葉卻又不見其蹤影,無奈之下又得下到地上,重新確認位置,再爬上樹去。真是“一只蟬殼樹上掛,得來實在費工夫”,但我卻樂此不疲。
待我從梨樹園的最南端一直搜尋到最北邊,太陽已經(jīng)完全升起來了,燦爛的霞光傾瀉在梨樹上,猶如披了件金色的衣裳。在附近菜園里澆菜、摘菜以及在琴江河邊洗衣服的婦女們開始多起來,而我此時已提著滿滿一塑料袋的蟬殼,雖然脖頸酸軟、眼睛發(fā)澀,卻興奮不已。
把撿來的蟬殼賣給供銷社的土產(chǎn)收購部,便能得到一筆“巨款”,這筆錢將完全由我自由支配,我可以用來看電影、買連環(huán)畫……
又到蟬鳴季節(jié),琴江水依舊在村邊緩緩流動,我曾經(jīng)的樂園——那個梨樹園卻已在時代發(fā)展大潮中消失得無影無蹤,讓我懷念。(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征稿
《鄉(xiāng)音》欄目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紀實性,以散文隨筆為主,緊扣嶺南文化。投稿請發(fā)至郵箱:hdjs@ycwb.com,以“鄉(xiāng)音”征文為郵件主題,并請?zhí)峁┰敿殏€人信息。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編輯 | 易芝娜校對 | 黎松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