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電動車“上樓”充電,是困擾眾多小區(qū)的安全治理難題。今年以來,鼓樓區(qū)小市街道探索“人防+技防”的長效管理模式,把要上樓的電動車“攔”在樓下。
9月23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幕府南路208號小區(qū)1號樓2單元,一名物業(yè)人員正把電動車推進電梯口。“現在大家都不推車上樓,所以只能由我們物業(yè)人員向你們演示。”南京東來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吳奎龍說。
電動車剛進入電梯,警報聲立刻傳來,“存在安全隱患,請將電動車推出電梯”,工作人員摁下關門鍵,電梯沒有任何反應。車子剛一推出,電梯恢復正常運行。
幕府南路208號是建于2012年的保障房小區(qū),共有3幢居民樓,住有248戶居民。由于建設年代較晚,小區(qū)建筑密度小,停車位、電梯等基礎配套設施都比較完善,騎著電動車可以一路暢行到電梯口,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居民“上樓充電”的“溫床”。家住1號樓1單元的徐桂芳深有感觸:“電動車每天進進出出,電梯門都被撞壞過,萬一充電發(fā)生了火災更不是小事,尤其是這幾年在新聞上經??吹筋愃频氖鹿?,就更提心吊膽了。”
開展禁止上樓充電宣傳,小市街道沒少費功夫,上門發(fā)宣傳頁、樓道貼告知書、微信群里線上教育、小喇叭巡邏隊巡回廣播,但還是有不自覺現象。探索形成長效管理機制,街道和社區(qū)嘗試向技術要“答案”。
一周前,一項可以通過識別電動車自主控制電梯運行的技術在小區(qū)投用。技術提供方、江蘇易啟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jiān)李建告訴記者,他們在電梯探頭里植入了一個程序模塊,它能自主識別出進入電梯的電動車,由此控制電梯按鍵,使其不能關門,也就無法上樓。
為探頭提供識別保障的,是后臺的一個龐大數據庫。它集成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電動車品牌和型號,且還在不斷更新。由于該技術通過控制按鍵來控制電梯,不必介入到電梯控制系統(tǒng)內部,特種設備研究院將其定性為“一般維修”,只需要遞交開工申請即可施工改造,再加上對電梯品牌沒有要求,擴展性和適用性較強。
“出警次數少了,警力解放出來了,馬上第七次人口普查要開始,我們可以全身心投入了!”鼓樓公安分局小市派出所張王廟社區(qū)民警胡云感慨道。過去,居民經常為了上樓充電和物業(yè)人員發(fā)生沖突,胡云接到電話就趕來勸架。如今居民吃了“閉門羹”,逐漸都自覺停放在樓下。目前,小市街道正推廣這一技術做法,丁香花園、泰和園、復地新都等小區(qū)的電梯改造已處于規(guī)劃中。
筑牢安全底線,小市街道還充分發(fā)揮“人防”作用,把巡查力量“織”進社區(qū)網格,由網格員每周對轄區(qū)范圍內的飛線充電、樓道停放車、上樓充電等開展常態(tài)化巡查。街道“聽令”社區(qū),職能部門聯合網格員、樓棟長、居民志愿者,開展每周一次的綜合執(zhí)法剪線行動,規(guī)范居民充電行為。
千方百計不讓居民“上樓充電”,是因為街道、社區(qū)有能力讓居民在樓下就能充電。僅在幕府南路208號小區(qū),目前就已配備了300多個充電插口,能夠滿足248戶居民的需求。記者在位于大門旁的一處車棚里看到,十余輛電動車整齊停放在里面,一位居民恰好騎車回來,停好車子后,她順勢取出充電器,把插頭插進了充電樁。“這樣充電很方便,最重要是很安全。”
吳奎龍介紹說,街道從充電樁企業(yè)那里引來了智能充電樁,居民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寶等掃碼充電,1元錢可以充5個小時,到時自動斷電。企業(yè)還推出了包月套餐,每月20元,目前已有超過一半居民選擇了包月。
小區(qū)的另一處集中充電場所位于1號居民樓地下,是在原有的地下室里加裝了充電樁,可以提供170個充電插口。記者在現場采訪的一個多小時里看到,數位居民順著斜坡一路騎行到地下,非常方便。地下室里安裝了監(jiān)控設備,一旦發(fā)現充電險情,物業(yè)人員能第一時間發(fā)現。
小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萬偉表示,通過近年來的充電樁建設,可充電插口已經達到了5800余個,超過了消防要求的20%標準,下一步還將在布局更合理、配置更均衡上下功夫,讓居民充電方便,使用安心。(董 翔)
標簽: 人防+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