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1月中旬統(tǒng)計,澳大利亞林火已經燃燒了澳洲南部逾1000萬公頃的土地。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對人類健康、基建和野生生物造成了重大影響。
24日,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發(fā)表權威性時評,以多篇有關澳大利亞林火的評論文章、通訊文章以及社論的形式,共同探討了此次火災的影響和相關的全球響應。
火災對氣候變化研究有何影響
歐洲科學計算研究中心科學家本杰明·桑德森等人在一篇主題為“呼喚氣候科學”的評論文章中,考察了最新的氣候模型,并思考它們能否預測新南威爾士的火災??茖W家們指出,為了提高對極端火災事件的應對能力,研究人員需要將氣候科學建模的不確定性,盡快轉化為有效的指導,并提防過度自信。
文章稱,如果地球系統(tǒng)模型無法“捕捉”到此次澳大利亞火災的嚴重性,那么迫切需要進行下一步的開發(fā),以評估我們是否低估了風險。
在另一篇評論文章中,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城市研究中心科學家勞倫·里卡茲和詹姆斯·沃森,討論了火災對當前氣候變化研究的影響,以及科學家和研究機構需要怎樣快速應對這類事件。
他們指出,生命財產損失、生態(tài)破壞、民生服務中斷、巨額保險費用、民眾精神健康困擾等等,這些隨著氣候變化帶來影響正日益被人們所認識、所記錄,而預測和解決此類影響,是由訓練有素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但是,研究本身也遠遠不能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要考慮這種影響對相關科研造成的不斷升級的威脅。為了減少此漏洞,迫切需要單獨的研究人員和小組適應大型計劃和機構,否則這些科研人員的價值將被削弱。
公眾支持氣候變化行動
由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地理學院研究人員萊斯利·海德發(fā)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探討了火災是否會促成氣候行動,又或者,此類火災是否會被當成一種“新常態(tài)”。他指出,災難性大火引起了公眾強烈反響,公眾支持采取變革性的氣候變化行動,應意識到此時所具備的潛力,同時,應該表達、承認而不是抑制對氣候變化的情緒反應。
一部分科學家則關注并討論了火災對森林生物群落造成的損害,考察了造成該地區(qū)降雨的自然氣候模式。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漢里耶特·耶格爾和查爾斯·康覃特等人發(fā)表的通訊文章,考察了國際上對此次澳大利亞火災的響應。
文章指出,隨著氣候變暖和干燥,未來野火風險呈指數增長。這場大火已永遠重塑澳大利亞大陸的生態(tài),其將激發(fā)人們進一步承諾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除此之外,應看到世界做出的“全球響應”。個人救助受傷野生動物的行動(如為考拉編織特殊的靴子)表明了全球在幫助澳大利亞動物群方面的努力。但他們將個人救助與緩解氣候變化以保護物種和生物多樣性所需的措施進行了對比,認為針對受害動物的小規(guī)??祻凸ぷ髋c減少物種滅絕數量所需的大規(guī)模氣候適應之間,存在規(guī)模失衡。
目光轉向氣候變化前沿
同時發(fā)表的社論文章,題為《在火線中》。文章表示,澳大利亞的大火導致當地及全球人們一致呼吁——加大力度緩解氣候變化。有關澳大利亞大火的新聞報道,那些對人類福祉、基礎設施、野生生物造成的破壞性后果的圖片,引起了國際同情和援助。在這種團結的同時,也應對澳大利亞的氣候政策提出批評,并向世界各國領導人發(fā)出緊急信號。
這次大火的異常程度,使許多人將澳大利亞稱為氣候變化的“零地帶”,從而激發(fā)了對澳大利亞及此類國家加強減災工作的需求。
社論文章稱,“面對火災,澳大利亞無疑值得同情和支持。與此同時,也值得將目光轉向處于氣候變化前沿的其他地方,并在共同推動氣候行動的過程中講述他們的故事。”
文章表示,盡管以現階段的科研能力,“捕獲”此類火災對于氣候模型的影響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但它也預示著即將出現的更好的警示系統(tǒng)。這種極端災難事件的發(fā)生率在提高,而人們的相關意識也在提高。(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