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江蘇各地利用夜間時段,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推出了一系列非遺體驗、民俗表演、戲曲展演等有內涵、可體驗的實踐活動,在寓教于樂中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孕育文化自信。
周六晚上7點,蘇州平江路大儒巷38號里燈火通明,游客們在非遺老師的指導下,正在體驗“桃花塢木版年畫”制作的“全套流程”。刷色、對版、拓印……隨著層層套印,一幅木版年畫“躍然”紙上。眾多小朋友和父母們一起,在親子互動中感受非遺技藝的神奇魅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朋友毛淳熹說:“我剛才做的是木版年畫‘一團和氣’,它融合著男女老少,代表和和美美,以前我看到這些年畫,我不知道它們是怎么印刷的,現(xiàn)在我真正地體驗了,特別有趣?!?/p>
大儒巷38號始建于元代,經過修繕提升,如今已開放為公共文化空間。7月以來,公共文化中心每晚都開放到9點,不僅為游客和居民提供免費茶水等納涼服務,還定期舉辦非遺展演、閱讀體驗等活動,人們在這里感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相輝映。
蘇州姑蘇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蔡敏說:“從我們推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夜服務模式以來,我們已經開展了大約二三百場這樣的活動,大概要有幾千人次來參與,希望通過我們一系列的服務,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來弘揚它、喜歡它。”
傳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蘇北大鼓、淮劇、揚劇等戲曲展演“蘇味”十足,糖畫、木雕、草編等非遺項目精彩紛呈……在鹽城大縱湖鎮(zhèn),當地舉辦舞龍表演活動,情侶雙龍、荷花龍等一批造型獨特、創(chuàng)意新穎的項目,將非遺文化與文明實踐有機融合,展現(xiàn)“舞龍之鄉(xiāng)”的獨特魅力。連云港東??h則深入挖掘本地少兒版畫、呂劇小戲、水晶創(chuàng)意等特色文化文藝資源,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納涼夜”活動,讓居民走出家門、走上舞臺,享受多姿多彩的“夜生活”。
連云港東海縣版畫老師郭錦珠說:“版畫是東海的一張名片,我們通過少兒版畫進社區(qū)活動,既豐富了孩子夜晚的文化生活,又讓孩子們了解家鄉(xiāng)的版畫,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p>
【時空評論:讓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有機交融】
融合了傳統(tǒng)文化的文明實踐活動,既豐富了群眾的夜間生活,也推動了文化遺產綻放時代新韻。各地要借著在夜晚時段大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這一契機,進一步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江蘇大地上的文化“寶藏”,精心培育更多具有豐厚文化底蘊和鮮明時代特色的實踐項目,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現(xiàn)代生活,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高涵 陳忠耀 朱曉瑩 劉堃 供片臺/常州臺 徐州臺 東海臺 宿遷臺 南通臺 鹽都臺 編輯/劉琳)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