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鸮:是鳥綱、草鸮科的中型鳥類,共有32個亞種。體長33-39厘米,翼展85-93厘米,體重470-570克。
頭大而圓,面盤明顯,呈心臟形,白色,四周皺領(lǐng)橙黃色,上體為斑駁的灰色及橙黃色,并具精細的黑色和白色斑點。下體白色,稍沾淡黃色,具暗褐色斑點。夜行猛禽。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zāi)橛岔氀谏w。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
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轉(zhuǎn),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
(資料圖片)
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于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營巢于樹洞或巖隙中。雛鳥晚成性。分布于亞洲西部、南部和東南部、歐洲、大洋洲、非洲、馬達加斯加,以及北美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幾乎遍及全球。
①
倉鸮肯定就是貓頭鷹的。
倉鸮別名貓頭鷹是鸮形目草鸮科草鸮屬動物,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該類動物分布于亞洲西部、南部和東南部,歐洲、大洋洲、非洲、馬達加斯加以及北美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亦有分布。
倉鸮頭大而圓,面盤明顯,呈心臟形,白色,四周皺領(lǐng)橙黃色;上體為斑駁的灰色及橙黃色,并具精細的黑色和白色斑點,下體白色,稍沾淡黃色,具暗褐色斑點;尾短圓,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爪大而銳。
其常單獨活動,白天多棲息于樹上或洞中,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
②
不是,倉鸮和貓頭鷹有一定區(qū)別,它們的形態(tài)不同,活動方式不同,通過這兩個方面就可以把倉鸮和貓頭鷹區(qū)別開來。
1、形態(tài)不同
倉鸮面部扁平,似猴臉,長滿絨毛,一雙深圓大眼,呈心臟形,也叫做猴面鷹,主要分布于各大洲溫帶至熱帶地區(qū),在國內(nèi)僅見于云南南部及西部地區(qū),而貓頭鷹體淡褐色,多黑斑,頭部有角狀的羽毛,有兩只向前看的大眼睛,也叫做夜貓子,貓頭鷹,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在我國東北、河北、陜西、甘肅等地有分布,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活動方式不同
雖然倉鸮和貓頭鷹都喜歡在夜晚活動,但倉鸮善于飛翔,棲息于山麓草灌叢中,以鼠類、蛙、蛇等為食,而且食量很大,有時候一夜可以吃掉七只老鼠,而貓頭鷹有白天睡覺晚上捉老鼠的習性,它白天隱匿于樹洞、巖穴或稠密的枝葉之間,而且貓頭鷹有一個轉(zhuǎn)動靈活的脖子,使臉能轉(zhuǎn)向后方。
倉鸮的面相是一個呆萌的心形,有時還會瞇眼“微笑”,這和它硬核的性格形成反差——倉鸮最著名的“行為”,就是能夠快速有力卻毫無聲響的飛行,以及它的叫聲非常之尖利刺耳——甚至可以瞬間使獵物陷于極度恐怖之中,呆若木雞,束手就擒。
因此倉鸮叫聲也被形容為“人在受酷刑時發(fā)出的慘叫”。
倉鸮翅膀的前端形如小梳子,用來打散氣流,而是悄無聲息靠近,翅膀上還覆蓋著一層如同柔軟毛毯一樣蓬松的羽毛,就如同吸音墻,倉鸮圓形的臉盤就如一個傳送器,可以傳送收集聲音,眼睛結(jié)構(gòu)讓它們擁有更大的視網(wǎng)膜區(qū)域,使得獵物無法逃脫。
倉鸮棲息于開闊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農(nóng)田、城鎮(zhèn)和村莊附近森林中,喜歡躲藏在廢墟、閣樓、樹洞、巖縫和橋墩下面,特別喜歡在農(nóng)家的谷倉里棲息,所以得名。
常單獨活動,白天多棲息于樹上或洞中,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有時出沒于破宅、墳地或其他廢墟中。飛行快速而有力,毫無聲響,在黑夜中顯得影影綽綽,再加上它的叫聲非常難聽,很像人在受酷刑時發(fā)出的慘叫,所以常常使人們對它感到非常的恐懼。
區(qū)別有;一、頭部不同
猴頭鷹:即為倉鸮,頭大而圓,面盤白色,有時沾棕,特別是眼先棕色,眼周淺棕色。面盤四周圍有一棕色或橙黃色領(lǐng)環(huán),頸側(cè)及肩淺棕黃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點。
貓頭鷹:頭大而圓,眼周的羽毛為輻射狀,臉盤由細羽的排列而成,面形似貓。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松軟。
2、體形大小不同
猴頭鷹:猴頭鷹是中型鳥類,體長33-39厘米,翼展85-93厘米,體重470-570克。
貓頭鷹:貓頭鷹的體形大小多樣,體長最大有90厘米,也有不及20厘米的。
3、棲息環(huán)境不同
猴頭鷹:猴頭鷹喜歡棲息于開闊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農(nóng)田、城鎮(zhèn)和村莊附近森林中,喜歡躲藏在廢墟、閣樓、樹洞、巖縫和橋墩下面,特別喜歡在農(nóng)家的谷倉里棲息。
貓頭鷹:貓頭鷹大多棲息于樹上,有些種類也棲息于巖石間和草地上。
4、繁殖方式不同
猴頭鷹:猴頭鷹每年繁殖2次,第一次從3月到6月初,第2次從9月到12月。
貓頭鷹:貓頭鷹的繁殖一般從3月至5~6月,有的種類較早,1月就已經(jīng)開始繁殖。
倉鸮一般在夜晚捕食,主要靠聽覺,精準鎖定獵物,翅膀構(gòu)造可以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