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靜 通訊員 蔣丹)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中醫(yī)認為,順應四時是養(yǎng)生的首要原則,立夏節(jié)氣是養(yǎng)生的重要時期,立夏時節(jié)該如何養(yǎng)心?蘇州中醫(yī)總結了“四大養(yǎng)生法寶”。
首先,應注意飲食調養(yǎng)。立夏后,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消,故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應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山楂、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及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
其次,要起居有常。立夏后晝長夜短,人們作息時間要順應氣候,晚上睡覺時間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順應陰氣的不足;早上應早點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盈。重視午休,午餐后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
同時,要增加運動。中醫(yī)養(yǎng)生講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說冬季要注意營養(yǎng)和能量的積累,而夏季就要多鍛煉身體,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因此,夏天要多增加室外活動,適當曬太陽,不要怕出汗,但是要防止劇烈運動而大汗,導致傷津耗氣,宜選擇慢節(jié)奏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練八段錦、五禽戲、打太極拳等。
再次,可適當艾灸按摩。中醫(yī)認為心氣通于夏氣,是說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一般人群立夏養(yǎng)生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艾灸大椎、心俞、膏肓、身柱、氣海、關元、足三里、涌泉、命門等穴位,即可達到溫陽驅寒的效果。
立夏時節(jié),雖然氣溫逐漸升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市民要注意增加衣被;中午氣溫高也不可貪涼,猛吹空調,以防受涼感冒。立夏后,各種細菌也迅速繁殖,在高溫及細菌的雙重作用下,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手足口病、皮膚病等疾病高發(fā),要引起重視,有不適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