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照顧馬大花長大的保育員陳巧英(右)叮囑話別。記者 林琳攝
本報記者 林琳
身披潔白婚紗,手捧嬌艷鮮花,昨天上午11時30分,蘇州在市社會福利總院“娘家人”的護送下,今年35歲的孤兒馬大花挽著新郎的手,緩緩走上了婚車,奔赴嶄新的生活。這也是自2013年市社會福利總院喬遷新址后首次嫁“女兒”。
風風光光嫁“女兒”
由于疫情防控的緣故,迎親儀式放在位于蘇江花園的福利院“中途之家”舉行。“中途之家”是市社會福利總院為有獨立生活和謀生能力的孤兒提供的院外住所,是他們從福利院走向社會的一個標志,把迎親儀式放在這里,也寓意著馬大花從此開啟新生活,真正成為一個自力更生的“社會人”。
一早,市社會福利總院院長顧彩娟就帶著近10名工作人員,包括照顧馬大花長大的保育員等,在“中途之家”忙活開了,為新娘馬大花化妝、造型、美甲、更衣,屋里屋外貼上大大的喜字,自搭背景和自制氣球擺設(shè)布置出送親儀式現(xiàn)場的喜慶氣氛。“閨房”里還整齊擺放著福利院為馬大花置辦的子孫桶、棉被、電飯鍋、電磁爐、燒水壺、行李箱等婚嫁生活用品。
“馬大花是自福利院2013年搬遷新址以來,首位出嫁的‘女兒’,大家都把她出嫁當作一件大事來辦。作為娘家人,我們要讓馬大花跟其他普通家庭的女兒一樣,穿上婚紗、帶著嫁妝,熱熱鬧鬧、體體面面地嫁出去,迎接自己的幸福!”市社會福利總院副院長陳永珍說,為了這樁婚事,福利院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一些愛心企業(yè)和愛心人士得知馬大花要結(jié)婚了,向院里捐贈了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作為她的陪嫁。
走出家門,開啟新生活。記者 林琳攝
學習盲人推拿結(jié)識人生伴侶
作為家長自然最擔心女兒所托非人,于是早在半年前,福利院里得知馬大花有談婚論嫁的對象時,就派工作人員多次前往馬大花對象的家里、店里實地探訪,跟他家人詳談,甚至還去當?shù)卮逦瘯私馇闆r。市社會福利總院殘疾人福利中心主任翁麗琴說,如同普天下的父母一樣,只是希望女兒所托之人老實本分,能疼愛她包容她。
出生于1987年的馬大花先天失明,1990年3月,年僅4歲的馬大花遭父母遺棄,被市社會福利總院收養(yǎng)。從此,這里成了她的家,院里的工作人員成了她的家人,這個家和這份愛給予她新的人生。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悉心照顧下,馬大花出落成一位心地善良、性格開朗的姑娘,并在2009年通過技能培訓,拿到了盲人按摩初級證書。
一年后,勤奮好學的馬大花又報名中級盲人按摩課程的培訓,也就是在這次培訓中,她與常熟小伙陶建芳相識,并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漸漸產(chǎn)生了好感。“我先生喜歡我的率真,我喜歡他的穩(wěn)重、會照顧人。”馬大花說。
培訓結(jié)束后,馬大花順利在一家盲人按摩店找到了工作,而陶建芳也回到了老家常熟海虞鎮(zhèn),到親友店里幫忙。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兩人的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馬大花成了店里小有名氣的按摩師,陶建芳也憑著自己的努力,擁有了一間按摩店,兩人時不時地通過電話和微信探討工作、暢談未來,感情日益加深,并產(chǎn)生了相伴一生的想法。“我比馬大花大12歲,也是盲人,遇到她的時候剛失業(yè),處于人生中最低谷的時期,是她的熱情開朗感化了我,帶我走出了困境,起初我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后來我生活逐步穩(wěn)定了,才鼓起勇氣表白。” 陶建芳說,他深知兩個盲人一起生活要克服的困難有很多,但既然邁出了最艱難的第一步,往后的日子只要同心協(xié)力,便能越過越好。
福利院永遠是娘家
“福利院永遠是你的娘家,記得常回家看看。”新人話別時,顧彩娟拉著馬大花的手說。話音未落,馬大花已經(jīng)哭成了淚人,過往的一幕幕浮現(xiàn)眼前。“福利院養(yǎng)育了我,工作人員就如同我的親生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馬大花說,因為看不見,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對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她來說卻是難于登天。是福利院的特教老師和保育員,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教,帶她識字、教她生活技能,幫助她學會一技之長,自力更生。
自幼照顧馬大花的保育員陳巧英,握著馬大花的手久久舍不得放開,在她眼里,馬大花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嫁人了,要學會照顧別人,多干點家務活,少發(fā)點脾氣,兩個人相親相愛,互相體諒。”陳巧英再三叮囑。
在大家的祝福聲中,在彩色禮炮的簇擁下,馬大花和陶建芳手挽著手,緩緩地走過紅地毯,坐上婚車,告別朝夕相處的家人。面對長久以來來自政府和社會大家庭的愛,馬大花深情地說:“有娘家人和這么多社會熱心人士關(guān)心我,忙前忙后給我操辦婚事,我真的感到很幸福,我要好好經(jīng)營我的小家庭,并和愛人一起,發(fā)揮推拿的一技之長,幫助更多人消除病痛。”
標簽: 2013年喬遷新址以來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