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幾年來發(fā)布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的上市公司并不少,但受到市場質疑的上市公司同樣也不少。而質疑的焦點,則在于價格。比如蘇泊爾公布的《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顯示,蘇泊爾擬向293名激勵對象以每股1元的價格授予限制性股票120.95萬股。發(fā)布公告的當天,蘇泊爾股價報收于65.20元。也正因為如此,蘇泊爾的股權激勵計劃被市場質疑為以股權激勵之名,行利益輸送之實。
科創(chuàng)板公司福光股份最初公布的員工持股計劃更加離譜。其相關員工持股的成本居然是零。也就是說,員工持股計劃的相關人員,甚至不需要花費一分錢,就可以持有一定數(shù)量的上市公司股份。
事實上,無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員工持股計劃是“0元購”還是“1元購”,相關人員都能實現(xiàn)“空手套白狼”,因此也都無法擺脫利益輸送的嫌疑。更何況,某些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要么績效考核門檻較低,要么干脆沒有任何的考核。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意在將上市公司的利益與相關激勵對象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然而,當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蛻變?yōu)槔孑斔蜁r,損害的是上市公司以及全體股東的利益,這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建議對現(xiàn)行的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的相關指導意見進行修訂。比如像價格不合理的、考核指標單一,或者實施門檻較低的激勵計劃,都有必要叫停。如此,既是維護上市公司與其他股東利益的需要,也是維護市場公平的需要。(曹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