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由華夏易學研究會(江蘇)易學研究院主辦的易學培訓職業(yè)班圓滿落幕,以授課與應用為核心,積極發(fā)揚傳承易學文化。
據了解,易學源于《易經》之學,簡稱易學,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研究《周易》者眾多,為闡述易理而留下的易學著作不下三千種,形成獨立發(fā)展的易學史。所以“易學”也指歷代學者對《周易》一書所作的種種解釋,這些千差萬別的解釋,形成了一套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理論體系。
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并列發(fā)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贊易起,中國易學開始分為三支。在發(fā)展過程中,易學逐漸分成易理易學、象數易學、數理易學、納音易學幾大類。
易學以簡為基礎,蘊涵著中國古代的宇宙論,衍生出很多道的理論與經的方法論,德的優(yōu)劣也是根據易的變化而定。易學熔鑄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催生了“陰陽相濟”、“物極必反”的辯證思維,造就了“革故鼎新”、“與時偕行”的歷史哲學,孕育了“保合太和”、“窮變通久”的東方智慧。
此次的易學培訓班,邀請了當代中青年易學代表人物李持軒教學。培訓以《易經》為基礎,匯集易經多門類多學科于一體,旨在講授易經理論體系及核心思想,傳播易學文化;靜化易經學術環(huán)境,正本清源;普及易經學術,傳承國學思想。
培訓期間,老師從易學的發(fā)展起源,講到易學的思想內涵,并分享了用西方近代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周易》的成果,分析了易學在實際生活及現代企業(yè)中的應用與實踐。
其中,包括易經與宇宙人生大道、易經與人倫道德、易經與情志五行劃分、五行數字與社會生活、易經五行與人力資源等,涵蓋易學的五行人格、姓名學、面相學等內容。
學員們共同學習,踴躍提問,老師一一詳細解答。經過此次培訓,學員們能夠根據實踐經驗總結、拓展、完善易學理論和實踐應用技巧,老師也在交流探討中與學員共同進步,傳承國學易經文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