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爸爸”,一般來說,這是咿呀學語的孩子最先發(fā)出的兩個音。但對于一些特殊家庭的父母來說,聽孩子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或許要很多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zhì)量教育體系,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yōu)質(zhì)均衡發(fā)展和城鄉(xiāng)一體化,優(yōu)化區(qū)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fā)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
2022年度“漢漾”青年人才、江夏區(qū)小葵花康復中心的“90后”聽障特教康復老師李虹葭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聽力障礙的孩子融入普通學校的生活,享有平等教育的機會?!屆總€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90后“傳聲天使”要讓愛發(fā)聲
李虹葭在教室里備課。長江日報記者朱佳琦 攝
因聽力障礙而植入人工耳蝸或佩戴助聽器的孩子,有個可愛的名字——“天線寶寶”。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約2780萬人,每年新生聾兒約3萬余名。
“有句話叫‘十聾九啞’,其實佩戴助聽設備后經(jīng)過良好的康復訓練,這些孩子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币淮沃驹刚叻战?jīng)歷,讓李虹葭下定決心:“把特教當做我的生活”。被稱作“傳聲天使”的李虹葭有個樸素的愿望——讓愛發(fā)聲。
今年31歲的李虹葭小名“溶溶”。來自荊門的她,畢業(yè)于湖北大學。
18歲那年,李虹葭順利考上建筑學專業(yè)?!凹胰硕际菑氖陆ㄖ袠I(yè)的,希望我畢業(yè)后也入這一行?!钡笠粫r的一次志愿服務經(jīng)歷,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當時,李虹葭在小葵花康復中心當志愿者,來的第一天,李虹葭發(fā)現(xiàn)陽陽(化名)頭上長滿了癩痢,就去藥店買藥水。生瘡的地方搽了藥很痛,陽陽卻堅強地咬著嘴唇?jīng)]哭,這讓她很心疼。
“就是因為那個孩子,我在這個學校留了下來。”李虹葭說,看著聽障孩子和家長的無助,她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熬秃孟袷且粋€溺水的人,好不容易抓住了我的手,怎么舍得放開?那么多從全國各地大老遠趕來的,我不能耽誤孩子治療的一分一秒?!崩詈巛绮桓倚傅?,每天工作11個多小時,為20多個孩子上單訓課。
最艱難時身兼數(shù)職也沒想過放棄
李虹葭帶著孩子們做運動。長江日報記者朱佳琦 攝
你能為一份事業(yè)做出多大犧牲?李虹葭的答案是:再苦再累,在所不惜。
起初,父母并不支持她的選擇。從沒對她說過重話的父親甚至有一年時間沒和她見面。
倔強的她搬出了家,在康復中心附近租了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地下室?!爱敃r一個月工資800元,房租一個月200元,兩個板凳一搭,中間放幾塊木板就是床?!崩詈巛绮挥X得苦,反倒很開心,她還經(jīng)常把康復中心的孩子帶到家里做飯給他們吃,晚上一起住。
一年后的一天,父親來到康復中心,想了解女兒的工作。從進門看到這些孩子的第一眼,他的眼眶就紅了。回家后,拉著李虹葭的手說:“你以后要對這些孩子好,要好好教人家說話。”
李虹葭的父母重新租了個大房子,和她搬到了一起,全力支持女兒的事業(yè)。
前幾年,李爸爸的身體不太好。為了補貼家用,李虹葭上下班的路上做“滴滴”司機,晚上從醫(yī)院回來在路邊擺地攤賣衣服。咬牙堅持了一年,直到父親康復出院,她才松了一口氣。
“如果朝錢看,可能不會選擇做這份工作?!崩詈巛缯f,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生,選擇不了人生的長度,但能選擇寬度和厚度。于她而言,多幫助一個“天線寶寶”回歸普通人的生活都是好的,這份成就感是任何工作都無可取代的。
錄制視頻帶著76萬人學康復技巧
果果在李虹葭臉上親了一口。長江日報記者朱佳琦 攝
多年來,她琢磨出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孩子發(fā)“T(兔)”音,她會拿一張小紙片放在手心,讓孩子對著紙片發(fā)音,正確發(fā)出這個音時,紙片能飛起來;有時,她會用棉簽壓舌頭,幫他們發(fā)音……
為了讓更多聽障兒童家庭學到有效的康復技巧,李虹葭會不定期錄制視頻傳到短視頻平臺,目前已經(jīng)擁有76萬粉絲,不少人給她留言:“老師,看了你的視頻,我教會了孩子喊‘爸爸媽媽’?!?/p>
更多的家長選擇不遠千里來武漢找她。在家長眼中,她有一股“魔力”——小朋友第一天見面就很愿意聽她的話,甚至不怕自己媽媽“吃醋”也要喊她“溶溶媽媽”。
11月25日上午10時,在小葵花康復中心,李虹葭正在給4歲的小男孩果果(化名)上單訓課。
李虹葭輕輕托起他的下巴:“說J—”(機),果果盯著老師的嘴型,努力了好幾次,終于發(fā)出“J”(機)音。李虹葭笑著給了他一個擁抱。
“說‘媽—媽—’,‘媽—媽—’?!?/p>
“溶溶媽媽,抱抱!”果果一邊喊著,一邊伸開雙手抱著李虹葭的臉親了一口。
“你想象不到我曾經(jīng)多么絕望?!惫膵寢尮鶗早娼榻B,他們家住陜西渭南,她帶著孩子在全國各地跑了近10個機構(gòu),“沒有絲毫進展”。來這里的第一堂課,李虹葭讓孩子開口喊了“爸爸”。
從教13年至今,不完全統(tǒng)計,李虹葭累計幫助近500位“天線寶寶”開口喊“媽媽”。一個又一個孩子從這里“畢業(yè)”,回到普教學校。
(長江日報記者朱佳琦)
標簽: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