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風“軒嵐諾”向北移動,安徽地區(qū)受其影響將逐漸減弱,合肥風力轉小,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未來十天,安徽無有效降水,旱情將進一步發(fā)展,而這與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盛息息相關。
未來一周合肥基本無降水
9月3日至5日,受今年第11號臺風“軒嵐諾”影響,安徽東南部部分地區(qū)降水明顯。合肥雖沒有直接收獲降雨“福利”,但風力明顯增大,氣溫還算宜人。
(資料圖片)
“軒嵐諾”影響結束后,9月6日至11日安徽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 9月12日至14日有一次弱降水過程。未來十天,全省累計降水量0.1~10毫米。本周(9月5日-11日)合肥以晴到多云為主,基本無降水,最低氣溫19-21℃,最高30-33℃,氣溫接近常年(常年24.4℃)。
氣象干旱監(jiān)測數據表明,目前六安、合肥、滁州、馬鞍山、安慶、池州、黃山、宣城南部等地仍有重度氣象干旱,局部特旱,未來十天無有效降水,旱情將進一步發(fā)展。
副熱帶高壓是旱情重要原因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正在遭遇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干旱,出現罕見的“主汛期反枯”。氣象專家分析,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盛是造成旱情發(fā)生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強,穩(wěn)定且維持時間長,與大陸高壓合并后控制范圍更廣。特別是進入8月以來,高壓中心強度迅速增強,控制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區(qū),受其影響長江流域出現大范圍40℃以上的高溫天氣。
今年我國近海附近形成的臺風強度較弱,影響位置偏南,主要在南海及華南一帶;登陸臺風明顯偏少,不利于副熱帶高壓的撤退和斷裂,難以形成降溫天氣,導致流域出現持續(xù)性晴熱高溫天氣。
《2022年干旱數字報告》指出,自2000年以來,全球干旱出現次數和持續(xù)時間增加了29%,全世界正處于干旱管理的“十字路口”。
合報全媒體記者 謝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