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茉莉花》原型、清代古唱本《鮮花調(diào)》,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今天是第十六個國際檔案日。昨天,南京市檔案館舉辦國際檔案日新聞發(fā)布會暨檔案集中捐贈儀式,一批民間“藏寶人”會聚市檔案館一樓大廳,捐贈了各自珍藏的檔案資料。
源于六合民歌《鮮花調(diào)》的《好一朵茉莉花》聞名世界,昨天,“鮮花調(diào)”的第六代傳人李亞太將“傳家寶”——一套共18冊的清代古唱本《鮮花調(diào)》捐贈給市檔案館。
(資料圖)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鮮花飄飄在奴家,奴欲采枝戴,又怕看花人兒罵……”李亞太從小聽著《鮮花調(diào)》長大。他告訴記者,1942年,14歲的新四軍文藝戰(zhàn)士何仿,在金牛山下采風時,被婉轉(zhuǎn)悠揚的《鮮花調(diào)》所吸引,于是記下了歌譜。1957年夏,何仿所在的前線歌舞團進京匯報演出,他將《鮮花調(diào)》改編成《好一朵茉莉花》,演出一炮打響。李亞太表示,希望讓更多人能深入了解這段歷史,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發(fā)揚下去。
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shè)計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jīng)濟建設(shè)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shè)的重要里程碑。2016年,南京大學、南京藝術(shù)學院和上海鐵路局聯(lián)合發(fā)起以南京長江大橋記憶場所再生為目標的研究和公眾參與計劃。活動的主要策劃人、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魯安東現(xiàn)場捐贈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的檔案資料。“我的父親曾在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就讀,童年時期我時常跟隨著母親從泰州前往南京看望父親,每次都會路過南京長江大橋,‘大橋’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南京的門戶和象征?!濒敯矕|告訴記者。
“大橋在這幾十年中,一直是展示中國道路和中國人精神的一個窗口,是一種象征,是一種記憶、情感和文化的奇觀?!濒敯矕|說,希望在未來,這些捐贈的檔案資料能夠為研究者和文化創(chuàng)意行業(yè)人員提供素材和啟發(fā),推動城市記憶場所的保護與活化。
王民華、宗良友、薛曉紅、劉曉光來自不同的行業(yè),卻有著相同的熱愛,熱愛攝影、熱愛長江大橋、熱愛南京這座城市。他們守在南京長江大橋上200多天,全程跟拍大橋“閉關(guān)”維修,用十幾萬張照片全面記錄了這座文化符號精彩重生的過程?;顒赢斕?,他們共同向市檔案館捐贈了南京長江大橋維修的照片和視頻等檔案資料。
“希望能有更多人通過我們的鏡頭了解大橋‘新生’背后的故事,同時也將大橋維修者們攻堅克難、精益求精、永攀科技高峰的‘大國工匠’精神傳承和弘揚?!蹦暇┏鞘袛z影隊隊員薛曉紅說,她想一直拍攝下去,拍攝更多人和大橋的故事。
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wù)學院“永遠的豐碑”實踐團,歷時3年,前往江蘇、安徽、天津等5省份,尋訪25位老兵,累計采訪200余小時,整理出20多萬字的抗美援朝口述史資料,建立了老兵數(shù)據(jù)庫。當天,南理工公共事務(wù)學院向市檔案館捐贈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資料。
“近年來,老兵數(shù)量不斷減少,然而老兵身上的故事,亟須我們了解,紅色基因更需要傳承。”南理工公共事務(wù)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恒莞說,將口述史料及資料冊捐給市檔案館,希望通過系統(tǒng)性整理、永久性保存、多元化開發(fā)這批珍貴檔案資源,讓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傳揚。
“這批老兵口述史資料入藏市檔案館,進一步豐富了館藏紅色檔案資源的內(nèi)容?!笔袡n案館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第十六個國際檔案日系列活動,進一步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開發(fā)好、利用好紅色檔案資源,積極探索紅色檔案文化品牌建設(shè)新路徑。
據(jù)悉,今年以來,市檔案館已向社會開放了館藏檔案共5個全宗、11657件檔案。
(來源:南京日報)
標簽: